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协会动态 >> 为中低收入群体打造养老金融产品
详细内容

为中低收入群体打造养老金融产品

来源:中国银行保险报网

□记者 朱艳霞

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顾问、全国政协委员、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和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学术成员、全国政协委员、北京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副主任金李近日做客《国民财富大讲堂》节目,共同探讨银发时代如何做到老有所养。

要服务广大中低收入人群养老需要

2021年是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,如何起好步、开好局至关重要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我们将面临多方面风险和挑战,其中很重要的就是社会养老问题。老龄化是我国面临的巨大挑战,但也带来了巨大机遇,金融业在其中大有所为。

周延礼表示,在推进养老金融发展中,一定要走服务广大中低阶层养老人群需要的道路,尤其要服务于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,要解决农民老有所养的问题。

“我国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现在是60%,在未来达到70%时,会有很多人希望到农村去住。这就需要在全社会建立起标准统一的、覆盖14亿人口的社会保障体制。金融业要承担责任,让大家通过金融产品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,使财富能够代际传承,这对老年群体、对家庭、对国家都有好处。”周延礼说。

但是,当前的现状是,可投资的金融产品对老年人来说或者过于复杂,或者门槛过高。金李认为,国家一方面要坚决止住那些忽悠普通老百姓、长期不可持续的高风险投资产品;另一方面也应给中低收入群体,特别是老年人群打造一些靠谱的、符合他们需求的、能够提供中等收益的产品。

在金李看来,这些产品要符合老年人的特点,应该是能长期投资的,并且契合养老服务等长期需求。这样,老年人投资中至少有一部分能够流入实体经济、特别是流入支持国家未来创新驱动型发展的领域中,如核心科技、低碳环保等。这样既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,又契合老年人的具体需求,能够为他们提供高于银行存款收益率、相对可持续的中等收益,同时可以尽可能地回避风险。

要对市场进行早期投资者教育

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,服务好老龄人口,体现了对共同富裕目标的追求。

金李认为,打造更好、更富裕的的高质量老年生活应该成为全社会共识,也需要国家、企业和市场化机制的共同支持。此外,整体配套体系中还需要对市场进行早期投资者教育。因为老年保险不能在65岁或75岁以后才开始考虑,而需要在中青年时思考。

“要通过制度性安排,推动年轻人未雨绸缪为老年生活进行布局,提升老年时代的替代率。”金李表示,目前西方社会的替代率很高,但如果仅靠国家或企业,只能满足基本的养老需求。未来要想让老年人享受更富足、更高质量的生活,提高财富的寿命,使其与健康和生命周期相匹配,还需要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,发挥好金融尤其是保险行业对养老的巨大支撑作用。

对此,周延礼表示,养老保险涉及两个很重要的问题。第一,它并不只是解决生命后半段的问题,而更要解决全周期的问题。第二,养老保险基金也是在参加工作时就开始积累的,并逐步形成全社会的基金池。这些基金如果能形成一定规模,可以作为一种长期资产进行配置,将对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。

要抓住数字化养老金融发展的新机遇

数字经济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,但也是更大的机遇,中国在数字经济时代很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。

周延礼介绍,保险业正在思考如何建设“保险+养老+资产管理+科技”的服务模式,目前已有多家公司开设了康养结合的社区建设项目,8万多个床位已经投入运营。值得一提的是,数字化、网络化和智能化渗透到了这些养老社区的建设、管理、运营等各个环节之中。入住以后,衣食住行等相关需求都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得到反映,生命体征监测、健康护理引导都有数字化设备作支撑。由此可见,数字化、网络化对医养结合是非常有帮助的,“保险+养老+资产管理+科技”的运营模式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。

金李表示,在数字经济时代,我国反而具有巨大的后发优势。通过数字化转型改变未来养老行业的发展格局,一是要支持养老机构的数字化转型,促进其释放价值和效率;二是要利用金融手段,赋能数字化养老的发展;三是要充分发挥数据作为第五大生产要素的作用,打造与新型养老产业相契合的新型商业模式。

金李认为,数字化全面提升了未来金融服务养老行业的能力,支持了老年经济发展的政策动向。在金融各大板块中,银行、证券、保险、信托、基金等都应该全方面通过数字化服务好国家养老行业的发展。


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: 金盾网络科技 | 管理登录
seo seo